数字赋能文化|科技助力焕新

数字赋能文化|科技助力焕新

 

严氏父子“解剖”长城

艺匠>

时间:  2023-12-18 12:01:07  |  来源:  新华网

  严共明(右)拉着严欣强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在考察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途中,严氏父子停下脚步交流(9月5日摄)。

严欣强(右)搭着严共明的肩膀,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欣强(右)和严共明在考察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欣强(后)和严共明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观察修复长城所用的砖(9月5日摄)。

  严共明(左)拉着严欣强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共明(左)拉着严欣强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共明(右)拉着严欣强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欣强(后)和严共明在考察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严欣强(右)和严共明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考察途中喝水(9月5日摄)。

  严欣强(右)和严共明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考察途中(9月5日摄)。

  严欣强(右)和严共明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上吃午饭(9月5日摄)。

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严欣强(左)和严共明考察一座经修复加固后的敌楼(9月5日摄)。

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一座敌楼内,严欣强用手机拍摄楼内的拱券结构(9月5日摄)。

严欣强(右)搭着严共明的肩膀,行走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9月5日摄)。

这是在考察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途中的严欣强(前)和严共明(9月5日摄)。

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严欣强(左)在拍摄长城的形态构成(9月5日摄)。

严欣强(左)和长城保护志愿者在北京延庆的长城花家窑子段交流长城墙体损毁及修复情况(9月5日摄)。

  这是严欣强(左)和严共明(9月5日摄)。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上图为革命摄影家沙飞的作品《战斗在古长城》(资料照片);下图为严氏父子依照长城形态等线索,找到了《战斗在古长城》的拍摄地河北省涞源县浮图峪长城(1997年2月7日摄)。

(受访者供图)

严欣强(右二)和严共明(右一)在他们的新书分享活动中介绍长城考察成果(8月23日摄)。

严欣强(左)和严共明在他们的新书分享活动中介绍长城考察成果(8月23日摄)。

  这是严氏父子所著《长城形态图志》部分书页(拼版翻拍照片,12月13日摄)。

78岁的退休美术编辑严欣强和45岁的对外汉语教师严共明是一对“长城父子”。

1984年起,父子二人自费一同考察、拍摄、记录各地不同年代、不同类型的长城。1996年,父子二人根据长城形态、山影轮廓等线索,在河北省涞源县浮图峪长城找到了革命摄影家沙飞作品《战斗在古长城》的拍摄地。结合此前考察心得,二人逐渐将研究长城的视角聚焦至长城的形态。

经过收集、梳理,严氏父子将长城的形态分门别类,汇编成一本《长城形态图志》,于2023年出版。绵延不绝的万里长城被“解剖”成墙、门、墩、台、楼、垛孔、石刻砖雕等各个局部,再细分至不同的形态构成。严氏父子希望他们的努力能帮助更多人了解长城的营造细节,也为长城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近40年共同考察长城的经历,让长城成为父子间一条共通的情感纽带。目前,二人仍在对长城的形态进行专题研究。

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刘金海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