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文化|科技助力焕新

数字赋能文化|科技助力焕新

 

艺述

千城百县看中国·传承|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又叫细金工艺,是“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曾被称为“燕京八绝”。


文化新观察|从文物古籍解码“何以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物古籍,传承情、意、志,蕴含精、气、神。千百年来,各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交融汇聚,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记忆……


让千年窑火生生不息(人民眼·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严格遵循保护第一、修旧如旧的要求,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传统文化类作品何以频频“出圈”


青年越剧演员陈丽君主演的越剧《新龙门客栈》火了,一跃成为戏曲圈的“顶流”。陈丽君由此收获了大量粉丝,线下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在网络平台上,她的演出片段播放量更是达到千万级别。


畅游“茶世界” 领略茶文化


福建博物院举行“故宫·茶世界”茶文化特展。本次特展汇聚190多件(组)展品,以“茶”和“故宫”为主要线索,将茶丰富的历史呈现给观众。


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举行 推出53场学术报告


12月27日电 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边疆考古学术研讨会,12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中国历史研究院举行,共推出53场学术报告


揭秘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建筑看点


由世界顶级建筑团队设计、历时4年多时间建成的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三大文化建筑27日下午集中对外开放。


河北保定:非遗进校园 文化共传承


为加大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普及力度,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近日,河北省保定市徐水舞狮艺人商凯芳走进东史端中学,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


陕西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发现十六国墓葬罕见土雕仿木建筑造型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若干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柴怡在会上介绍了陕西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取得的考古成果。


陕西宝鸡下站遗址发现祭祀遗迹1400余个


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若干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会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游富祥介绍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


湖北荆州秦家咀墓地揭取竹简3900余枚 涵盖六艺、诸子等多领域


国家文物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若干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荆州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介绍了湖北荆州秦家咀墓地最新考古成果。


千城百县看中国·传承|砖雕技艺


河北唐县有一种古老的建筑装饰艺术——砖雕,俗称“硬花活”。


河南裴李岗遗址发现距今7000多年的小口尖底瓶


从2023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获悉,考古人员在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的墓葬中新发现一件距今7000多年的小口尖底瓶。


保护古籍 赓续文脉


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古籍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邃智慧,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基石和心灵寄托。


“在澳门播下京剧的种子”——记国家京剧院2023年赴澳演出


应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邀请,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领衔,国家京剧院一行于12月12日至17日赴澳门开展“国家京剧院澳门演出”系列活动。


新编京剧《齐白石》在北京进行首轮演出


12月16日晚,由北京京剧院创排的新编京剧《齐白石》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进行首轮演出。


一曲笛音越古今(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8000多年时光,可见证沧海桑田,也可凝固在一支约20厘米长的七孔骨笛之中。


笔墨精神与伟人风范


毛泽东同志的书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和艺术魅力,尤其是行草书成就非凡,展现了一代伟人的气度和风釆。


30卷本《李学勤文集》出版


30卷本《李学勤文集》已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共收录李学勤先生自1956年至2018年期间撰写的中文论著950万字,涉及古史研究、甲骨学研究、青铜器研究、战国文字研究、简帛学研究、学术史研究等多个门类,集中展现了他60余年的学术历程。


中国网络文学为何能收获越来越多海外读者


从最初的海外翻译出版授权,到联动各方共同进行内容培育和IP开发,中国网文的出海之路正不断进化,既是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也成为中外文明互鉴的桥梁。


1  2  3  4  5  


艺述